学院快讯
/News
更多>>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研习营特辑】讲座纪要丨郑振满:明清史的新认识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24-08-26

8月22日晚上,第九届中国史研习营第五场专题讲座在xpj官网登录入口第二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郑振满教授以“明清史的新认识”为题开展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徐斌教授主持,研习营特邀嘉宾与全体营员参与,众多相关专业学生旁听。

讲座伊始,郑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内容大纲,涉及四个方面,即中国与“全球化”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政治体制的转型、礼仪秩序的建构。郑老师从早期经济全球化问题切入,依次论述了明清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

一、中国与“全球化”

提及早期的经济全球化,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但是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近90年,郑老师指出郑和下西洋对于东南亚商业网络的重建,以及明清货币白银化有着极大的影响。郑和下西洋使得东南亚、南亚地区商业贸易网络的控制权,从阿拉伯人转移到了华人手中,同时也导致该地区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和过程,郑老师指出现如今国内的资料不足以提供合理的解释,强调中国学者需要走出去,到东南亚地区寻找资料,并且需要结合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对此,郑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加强对世界史的学习,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明清史的相关问题。

关于明清货币白银化,西方学者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将美洲白银和中国商品的交换作为16-19世纪世界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公式,郑老师通过引用弗兰克的观点来说明中国是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需要重新审视“闭关锁国”这一问题。此外,郑老师还指出白银的大量流入改变了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促使明清赋役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也对明清政权的嬗变产生了影响,流入的白银通过种种方式集中到了九边地区,为起家于建州卫的满族政权提供了经济助力。

二、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人口流动性增强与城镇化发展是明清赋役制度变革的结果之一,郑老师认为这是明清史中最重要的问题,人口流动是中世纪与近代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由于赋役制度货币化、户籍世袭化,明清时期的人身控制较前代大为松弛,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移民活动愈加频繁,而清代版图的空前扩大、对边疆控制的加强正是得益于此。

此外移民活动还促进了山区开发。由于政府权力未能有效深入,明清时期较大规模的人口暴动大多发生于秦巴山区,但是这些人口对山区资源的开发,为沿海和平原地区的城镇化提供了动力,所以郑老师强调不能仅从农民起义的视角来看待山区人口,因为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社会资源得到了重新配置,很多地区得到了开发,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三、政治体制的变革

对于明清两朝高度集权的说法,郑老师表示不同意,因为从根本上讲,集权是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和调配,但是明清两朝并没有做到。明初,朱元璋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全国的人口和土地,先后出台了户帖制、黄册制和里甲制,以此来保证赋役征派,但是后来黄册所载的人口和土地信息严重失实,而以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为前提的里甲制也难以实施,那么明清两朝是如何进行赋役征收的?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家?答案是民间自治与政府授权。

里甲赋役制度经历了解体与重组,实现了定额化、货币化、户籍世袭化,进而出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包税体制,即政府在民间寻找代理人,授予他们赋役征派的权力,帮助政府完成赋役征收的定额,而代理人获得了在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郑老师将民间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称为民间自治与政府授权。

四、礼仪秩序的建构

为实现地方自治的长期稳定,民间组织在得到政府授权后,往往通过一套礼仪体系来稳定社会秩序,郑老师以近期颇受关注的福建游神为例,来说明礼仪体系之于地方社会的重要性。针对明清时期的这种现象,郑老师总结为地方权力体系的仪式化。

明初朱元璋下令禁止并取缔淫祠,不准信仰非礼制和法典认可的民间信仰,但这一现象在嘉靖以后发生了变化,非祀典民间信仰得到了默认甚至是支持,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政治体制的转型,由于里甲赋役制度的变化,大量的公共事务需要民间组织来承担,在得到政府授权后进行自治,而他们需要一种礼仪标签作为支撑,因此逐渐形成了一套仪式化的地方权力体系。

本次讲座,郑老师首先用郑和下西洋的事件证明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关系,指出在早期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导致明清赋役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促使政治体制的转型即民间自治与政府授权,而民间自治又导致礼仪秩序的重新建构,即地方权力体系的仪式化。郑老师论述了明清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新变化,以及每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可谓是环环相扣,彼此交织。在每个问题结束后,郑老师还列出了相关书目以供学生们参考。除此之外,郑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治史经验和方法,如要加强对世界史的学习,不可尽信官方史书所载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文献做研究等等。

讲座结束之后,徐斌教授为本次讲座做总结,并分享了自己的田野调查经验和故事。提问环节中,与会营员们积极提问,郑老师对此一一解答,讲座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